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在矿用环境中长时间使用或者使用多年之后难免会造成空气,或者是潮湿的大气腐蚀,这些是由大气中的水、氧、酸性污染物等物质的作用而引起的腐蚀。你知道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发生腐蚀的原因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解液与金属外壳的接触:在矿用环境中,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可能会与金属外壳接触,导致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嵌入金属外壳,形成金属间隙化合物,如LiAl合金。随着充放电的进行,这些化合物会进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锂和氢氧化锂,最终导致电池失效。
2、负极与铝壳的接触:在铝壳电池中,如果负极与铝壳内壁接触,会导致铝壳腐蚀。铝壳电池的正极与壳体之间的电压一般小于1V,而负极与壳体之间的电压大于2V。当负极与铝壳接触时,电压接近0V,容易生成铝锂合金,进而导致铝壳腐蚀。
3、电解液成分和电池设计问题:电解液的成分和电池的设计也会影响腐蚀的发生。例如,电解液中的锂盐和有机溶剂的配比不当,或者电池设计上未能有效隔离正负极,都可能导致腐蚀反应的发生。